27男子9.9元买过期饮料索赔1000元,自称“职业打假人”
10月9日,张先生以“外地游客”身份在重庆的一家连锁超市花费9.99元,购买了一瓶去年8月生产,现在已过期两个月的饮料,并提供了完整的购买视频作为佐证,向超市方提出1000元赔偿的要求。
10月9日,张先生以“外地游客”身份在重庆的一家连锁超市花费9.99元,购买了一瓶去年8月生产,现在已过期两个月的饮料,并提供了完整的购买视频作为佐证,向超市方提出1000元赔偿的要求。
2023年晚会倒计时,导播间突然安静,大屏切出一张泛黄的A4纸——1991年《3·15晚会》首版流程表,字迹潦草,页脚写着“赵赫凌晨3点改”。
以前大家觉得打仗就是飞机大炮,现在可不一样了,俄罗斯玩起了一手叫“混合战争”的组合拳,一边在乌克兰前线真刀真枪,另一边在摩尔多瓦这类国家搞网络攻击、散播假新闻,让人防不胜防...
在上海某社区超市发生的这场纠纷中,王强原本是普通消费者的角色。当他在货架上发现生产日期已过期三天的咸鸭蛋时,选择默默收集证据而非举报——这种矛盾行为暗含着当代消费者维权困境的典型特征。次日突击采购46枚过期商品的举动,将单纯的维权诉求异化为精心设计的商业索赔计
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带感,仿佛古埃及人突然成了现代建筑公司的"甲方爸爸"。但稍微查点资料就会发现漏洞:1837年波特兰水泥才发明,而吉萨金字塔的石料里藏着4500年前的贝壳化石,连结晶程度都和现代混凝土对不上。更绝的是,2017年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人的面
换做一般网红,可能早就急得拍视频喊冤了。但老陈不一样,他淡定得很,当晚就在抖音发视频回应,说这事儿他“早就料到”,还让大家放宽心:快手号没了,还有其他平台,该发声照样发声!
最近,咱们的“反诈老陈”又上热搜了,这次他盯上的是茅台!9月6日,他拍了个视频,直接点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。老陈一脸严肃地说,“有人在直播间卖你们家的东西,这酒到底是不是正品?如果不是,不就是坑咱老百姓吗?”说完,他还掏出了自己刚买的两瓶所谓的“五星茅台”
要说最近最热的新闻,不是新能源车,也不是股市,而是一瓶酒——“138元两瓶的五星茅台”。9月6日,博主“反诈老陈”发布视频称,他在某直播间看到主播卖一种叫“五星茅台”的酒,两瓶才138块钱。好家伙,这价格谁看了不心动?要知道,真正的贵州茅台,即便是普通飞天,一
有一则新闻让我吓掉了下巴,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声明,宣布正式起诉“彭彭在吗”、“生活家林小北”等自媒体账号及其所属的 MCN 机构,要求公开道歉,并赔偿损失 300 万元。
9月4日,@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发文称将起诉自媒体“彭彭在吗”“生活家林小北”及其所属MCN机构,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300万元。同时,比亚迪也将通过法律途径向其他5个自媒体账号追责。
一场关于699元手机的争议,让曾经的“反诈警官老陈”再次登上热搜,只是这次他不再是正义的化身,而是沦为全网笑柄。
8月21号,前民警“反诈老陈”发了个视频,说他在嘎子哥谢孟伟的直播间买了一部标价699元的酷派手机。主播当时说这是酷派的新品,256G存储,八核处理器,还打着“假一赔十”的广告。
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做出来的事影响了警察的正面形象,所以老陈最终还是放弃了曾经做出一切努力才得到的身份。
最近“陈嘎之战”可谓是人尽皆知,曾经风光无限的反诈老陈,这次似乎是狠狠栽了个跟头。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打假事儿,以反诈老陈向品牌方还有嘎子双双致歉收尾。
"假一赔十的酷派新品,官网却查不到任何信息?"8月21日,反诈老陈一则打假视频将嘎子哥谢孟伟推上风口浪尖。699元号称"256G+8核处理器"的GZcoolpad酷派X60,究竟是真性价比还是又一场网红带货的套路?更蹊跷的是,酷派客服24日刚否认产品存在,25
8月14日台媒曝言承旭独自开车和贾永婕夫妇去金宝山墓园,探望因癌去世的大S。当天他穿黑衣服表情严肃,在大S墓前待了13分钟,双手合十还掉眼泪,被拍到擦眼泪。之后开车时压双黄线转弯,疑似情绪没控制住。大S墓碑上刻着她和具俊晔的情侣纹身图案"永远在一起",署名用的
特别是近年来,随着直播电商兴起,售假团伙趁机“钻空子”,网络制售假案频发。不法商家甚至自开网店,招募主播进行直播推广。用“清仓货、尾货”等话术,以低价形式进行售假,或雇佣网络水军刷好评,但当商品一售出,商家就会即刻删除商品链接、删除直播回放,即使产品有质量问题
2024年2月,戚某在某药店购买了两份瓶装中药饮片西红花,并主动要求购买柜台展示品即可。结账时,该药店向戚某出具了销售小票和发票,记载了品名和批号等。同时,戚某对整个购买过程进行了视频录制。
杨先生住在杭州滨江他说平时买衣服开销比较大,这四件“LV”衣服是去年8月从网络直播间买的,花了24000元左右。
在超市行业打拼多年的李老板最近眉头紧锁——货架上那批新进的进口橄榄油,标签中文标识不够完善,被两名年轻人一次性购买了20瓶,随后便收到“退一赔十”的索赔通知,金额高达数万元。这已是本月第三次遭遇类似情况。